真正的宝石,包括蓝宝石, 祖母绿、红宝石、 坦桑电气石.

1. 铬的地球化学行为

(Cr)是 亲石元素,这意味着它集中在硅酸盐中 矿物质 而非金属相。其分布受以下因素的强烈影响:

  • 超镁铁质和镁铁质 : 铬在地幔中含量丰富,特别是在 橄榄岩 和 铬铁矿.
  • 交代作用: 热液 可以运输 Cr,尤其是在 俯冲带 发生蛇纹石化的地方。
  • 氧化态: Cr³⁺ 在大多数地质环境中都很稳定,而 Cr⁶⁺(有毒,可溶于水)则在氧化环境中形成。

为什么并非所有宝石都含有铬?

  • 离子半径: Cr³⁺(0.615 Å)与 Al³⁺(0.535 Å)非常接近,可以进行替代 刚玉 (红宝石) 和 绿玉 ().
  • 不兼容元素: Cr 不太适合 石英 or 长石 结构,解释了它在这些矿物中的稀有性。

2. 红宝石(刚玉,Al₂O₃)的形成

红宝石需要:

  1. 富含铝、缺乏二氧化硅的环境 (例如,大理石为主或玄武岩相关的 存款).
  2. 铬源 (通常来自附近的超镁铁质岩)。

红宝石的主要地质环境

A. 变质(大理石基质)红宝石

  • 示例: 缅甸摩谷;越南(Luc Yen)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石灰石(CaCO₃)变质为 大理石 在高温下。
    • 附近的流体 镁铁质-超镁铁质岩 将Cr引入富铝刚玉中。
    • 关键反应:Al3+(in corundum)+Cr3+(from fluids)→Cr-doped Al2O3(ruby)Al3+(in corundum)+Cr3+(from fluids)→Cr-doped Al2​O3​(ruby)

B. 玄武岩红宝石

  • 示例: 泰国、柬埔寨、澳大利亚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碱性玄武岩从地幔运输红宝石捕虏晶。
    • 铬来源于 地幔橄榄岩 or 榴辉岩.

C. 热液红宝石

  • 示例: 一些非洲矿床(例如马拉维)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富含铬的流体通过裂缝循环,在剪切带中沉积红宝石。

3. 祖母绿(绿柱石,Be₃Al₂Si₆O₁₈)的形成

祖母绿需要:

  1. 同一环境中的铍 (Be) + 铬 (Cr) (稀有的!)。
  2. 特定的构造环境 (通常 超镁铁质岩附近的伟晶岩 or 黑色页岩型矿床).

祖母绿的主要地质环境

A. 黑色页岩祖母绿

  • 示例: 哥伦比亚(穆佐、奇沃尔)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富含有机质的页岩在变质过程中释放铬。
    • Be是由附近花岗岩的热液引入的。
    • 关键反应:Be2++Al3++Cr3++SiO44−→Be3Al2Si6O18:Cr3+(emerald)Be2++Al3++Cr3++SiO44−​→Be3​Al2​Si6​O18​:Cr3+(emerald)

B. 与伟晶岩有关的祖母绿

  • 示例: 赞比亚、巴西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附近蛇纹岩中的铬与富含铍的伟晶岩流体发生反应。

C. 构造剪切带祖母绿

  • 示例: 马达加斯加、阿富汗。
  • 形成过程:
    • 剪切为含铬和铍的流体创造了通道。

4. 为什么有些祖母绿呈蓝绿色(钒与铬)?

  • 哥伦比亚祖母绿: 纯 Cr³⁺ → 深绿色。
  • 巴西/赞比亚祖母绿: 通常含有 Fe²⁺/Fe³⁺,将颜色修改为蓝绿色。
  • 钒酸盐祖母绿(例如巴西): V³⁺ 可以替代 Cr³⁺,产生略有不同的绿色色调。

5. 探索意义

  • 红宝石: 近看 大理石/超镁铁质接触 or 碱性玄武岩.
  • 祖母绿: 专注于 含铬岩石附近的富铍伟晶岩 or 黑色 页岩.

案例研究:哥伦比亚祖母绿

  • 地质奇观: 安第斯山脉的构造挤压迫使 Be 花岗岩与 Cr 页岩发生碰撞,从而创造了理想的祖母绿形成条件。

结语

红宝石和祖母绿中铬的存在证明了 罕见的地质巧合——富铝/富铍系统与铬源交汇。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宝石学家追溯其成因,并协助矿工进行勘探。